“赱山人”入選品牌強國優選工程成員單位
在貴州,刺梨不算稀奇。走進黔地的山野,枝頭的果實密密匝匝,黃得耀眼,酸得醒腦。可這味道,長久以來只屬于山里人,既不入超市,也不登高堂。
今天,一部分刺梨走了出來,穿上干凈樸素的包裝,掛著“赱山人”的名字,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。這個名字看似生僻,其實不過兩個意思:一個是“走”,一個是“人”——走的是山路,做的是人事,赱山人,只想把山里真正的好東西,送到山外,送到人手中。
這不是一次投機的產業嘗試,而是一次從山腳開始的品牌建構。
品牌是企業無形的財富,也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力量,正是意識到此,“品牌強國”戰略應運而生。為貫徹落實這一戰略,《發現品牌》欄目組主辦了全新的自主品牌推廣平臺——品牌強國·自主品牌優選工程(簡稱:品牌強國優選工程),為品牌強國助力。
近日,“赱山人”經過資質審核、輿情監控等層層篩選,成功入選為品牌強國優選工程赱山人刺梨行業優選成員單位,企業信息錄入品牌強國優選工程數據庫,在權威平臺向公眾展示品牌形象。
優選工程以征集、遴選成員單位、行業典范企業為主線,旨在打造專業性、國家級、國際化自主品牌推廣平臺,發揮品牌引領作用,樹立新時代中國自主品牌形象。
貴州農邦興盛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之初就扎根資源。他們清楚地知道,如果沒有對土地的理解和對源頭的控制,再好的產品也只是空殼。
市場上關于刺梨的產品早已不是空白。但真正脫穎而出的,卻寥寥無幾。多數產品都急于迎合市場:加糖、添香、調色,結果刺梨的“野”與“真”全被抹平。
赱山人堅持的恰恰是“不要改造原味”。他們不試圖改變刺梨的酸,也不掩蓋它略帶澀感的尾味。他們認為,這才是自然給予的獨特風格,不應該被工業味覺標準所替代。
因此,無論是刺梨原漿、復合飲品還是果干、膏劑,其配料表都極其簡單。沒有防腐劑,沒有人工甜味劑,哪怕是成本略高的冷鏈保存與小批量壓榨,他們也從不在工藝上讓步。
刺梨這件事,急不得。從開花到結果至少四個月,從鮮果到榨汁、濃縮、包裝又得耗時數周。它不是快速消費的節奏,而是時間醞釀出的誠實味道。
赱山人選擇做慢生意,也選擇講慢故事。他們從貴州出發,不是為了快速擴張,而是為了找到真正理解這一份“野酸”的消費者。他們不做折扣促銷,不在朋友圈刷屏,而是希望靠一次次真實體驗與口碑發酵,讓刺梨變得值得擁有,而非順手一買。
赱山人認為,食品不是用來收割流量的工具,而是連接人與自然、人與土地的紐帶。他們的初衷,不是構建一個爆火的品牌,而是重新找回一種對食物的尊重——天然、原味、有根有據。
當“科技與狠活”成為食品工業的主流時,“赱山人”反其道而行,愿意慢慢走、穩穩來。哪怕只是讓一個城市里的孩子,第一次嘗到真正的刺梨味,那也是值得的。
因為,他們堅信:走得慢一點,才更能記住自己從哪里來,要往哪兒去。